如何用游戏化思维来应对工作

栏目:企业文化 发布时间:2025-06-30
作者:黄忠豪

鲁迅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默认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有些长辈却对较为年长的人玩游戏这一行为嗤之以鼻,认为“大人”玩游戏便是不务正业,就会耽误学习与工作但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单纯的物质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更加崇高的精神价值与愉悦体验

疫情期间,人们出行受限,给游戏行业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中国电竞游戏市场收入达719.36亿元,同比增长54%,可见游戏市场并非与“正业”相违。虽然所谓的“电竞选手”依旧是万里挑一的存在,但网络的发展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主播”便是网络快速发展的新型职业,不仅门槛低,有一部手机就能入门,而且没有严苛的专业与文凭要求,深受广大年轻人的喜爱而游戏研发行业,如:程序员、美工、策划客服等,就业的岗位也越来越多,可见游戏正从一些长辈中的“孩子过家家”,逐渐转变成适应新时代经济的热门产业。

着眼游戏本身,随着科技的进步,游戏自身的发展也是迅速的。不同于儿时的单调红白机,人体科技交互技术的成熟也给游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老式的插卡游戏机,到现在的网络付费游戏;从黑白电视显示,到现在的高刷新率、高分辨率、高画质的液晶屏幕;从人们茶余饭后的简单消遣,到一种职业、一项运动,游戏时刻都在转变。而交互形式也从单调的按键操控,发展至触屏操作,甚至是VR、AR等代入感更强的体验方式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诸如电影《头号玩家》那样的潜入式游戏——通过大脑连接至游戏,将会成为现实,而如何将现实与游戏区分,也将是那时的重要课题。游戏无疑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对大多数人来说,游戏都是一件轻松愉悦的事,在一天的工作或学习后,能玩上几十分钟或数个小时的游戏,便是现代人最为理想的消遣方式之一。可大多数人在游戏之余并没有认真思考过:游戏为什么好玩?支持游戏的一方认为游戏是一种非常好的娱乐和消遣,而反对派则认为游戏是侵蚀人们身心健康的“洪水猛兽”。科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玩游戏中处于一种心流状态,即一个人把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当前活动中,从而物我两忘、表现最好、进步最快的一种状态。例如在听感兴趣的课程时,同学们会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对时间的察觉程度弱化,听课效率提高,这便是一种心流状态。但是大多数时候,在学习中,我们很难进入这种状态,因为并不是所有学科都符合心流的三部曲:目标明确、及时反馈、难度与能力相匹配。

在学习的时候人们的目标一般比较模糊,拆分出来单一的学习行为都与我们经常设定的学习目标关联并不特别紧密,而大多数游戏,给与玩家每一个操作都有着明确的目标。游戏中经常见到一环接一环的设计,引导玩家逐步推进游戏进程,角色的每一次小提升都能算作达成一次小目标,而小目标的累积,又能够取得推进主线冒险的中等目标,最后目标则是将所有角色全部强化到版本能够到达的顶点期间环环相扣我们参考游戏设计,将工作进程划分成具体步骤,就能让工作流程更清晰明了

而对于目标达成的及时反馈也同样重要,游戏中大多会设计玩家对战或是组队作战让玩家时刻对自己的角色状态有清晰的对比和认知,角色每有一些或是属性或是外观上的变化都能时刻反馈给玩家。在工作中给自己设立积极的反馈也非常重要,在工作结束后要给与自己适当的放松和奖励作为正反馈信号,有助于更好的应对后续工作。

同时,难度与能力相匹配也是游戏十分重要的一相较于简单轻松的游戏,操作难度较高的游戏受众面通常较窄,但玩家在克服困难的挑战后获得的成就感也远高于轻松简单的游戏。在工作上,有许多突发状况需要我们应对,简单和困难的工作会交替出现,我们需要在认真应对简单工作的同时累积经验、提升能力,在面对困难的工作时才能避免能力不足。同时,像更换玩法一般,尝试多种方式解决工作上的困难,有助于找到更合适、更高效的方式处理工作。

综上所述,正视游戏,正视游戏行业,是了解游戏,运用游戏的前提而熟知游戏运用心流的三大方式,则是我们用游戏化思维来应对工作生活的不二法门,能够让学习进入心流状态,则工作与游戏的差别也就不那么大了。

上一篇: 乐观之心